查看原文
其他

那些喃喃自语的人,都在说些什么

自言自语的 三点一弯钩 2022-11-03
每天20点40分一起心理充电


▽点击音频听文章

专栏作者:冰千里

本文共3138字

预计阅读时间:8min

 

你是否喜欢自言自语


一次团体小组中,有位女士说:


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我喜欢自言自语,常常一边拖地一边嘟囔。


有的没的说一通,刚开始偶然发生,最近这段时间会经常如此,每次说完都觉得轻松。

 

我问:“你一般都说些什么呢?”

 

这位女士想了一下,答道:


都是些生活琐事,比如我会告诉自己:没关系的,孩子那么大了知道复习功课。


还会说一些碎片化的短语,就像:没事的、都会好起来的、那天我真没错、要不一会儿休息下吧等等


她笑了笑,不好意思道:


我是不是有什么病呀?

 

另一位男士接过话茬:


好像我也是,不过我说的基本没有成型的句子,都是些语气词,我会加重语气说“啊”


会用力清清嗓子发出很大声音,还会给自己加油,说“继续吧、我一定行”之类的”

 

这真是个有意思的话题,问这位男士:“那你又是在什么时候下自言自语呢”

 

他若有所思,答道:


好像在回忆不好事情时,有点像后悔,但发出声音之后就会好很多

 

这两位学员的行为让我陷入了思考,有意思的是,小组其他六位学员也都有这样的行为,一般会在独处时候发生。

 

我又想到了其他一些来访者还有身边的朋友,甚至我自己,似乎都有自言自语自说自话的行为。

 

这么说来,其实这是个普遍的现象,却往往被人忽略。




排除几种特殊情况


第一种是孩子,孩子玩游戏时候,特别是角色扮演类的游戏。


总会听到他们独自说话,那并不是自言自语,而是一人饰演几种角色,比如模仿妈妈同时也模仿娃娃和小狗。

 

孩子这样的行为是想象力的表达,把心中的画面和故事用语言“表演”出来。


这是很好的行为,家长不可随意打扰,更不能阻止,否则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。

 

第二种是老年人,他们的喃喃自语一般是孤单所致。


我有位亲戚八十多了经常自言自语,说些别人听不太懂的话,她经历坎坷,最爱的儿子和老伴也都相继过世,从此她便喜欢上了和自己对话。

 

第三种是精神分裂症的病人。


他们的自言自语纯属幻觉,他们的世界中是真实存在着一些其他人,而自己正在和他们交流。



我们身边哪些人

会有这样的习惯呢?

 

第一种,不被重视的人。

 

关系中的分量比较低,常被他人忽略,自己的表达经常被打断,或没有回应,或者说了也没什么用,别人根本就不会关注,时间久了就不太愿意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。

 

内心渴望被重视的感受实在太强烈,于是便会时不时说给自己听,好像在提示自己:我是重要的。

 


第二种,委曲求全的人。

 

他们总会承担别人的情绪,降低自己的需要,为了让关系保持和谐,或让事情顺利进展,总会优先考虑别人。


但他们真实想法并不是这样,这个真实声音被压制了,不得不做一些违背内心的事情。

 

每当这时,他们总会自言自语,借此表达自己的不满,委曲求全的人往往害怕冲突。

 

我有个同学就这样,他人缘很好,朋友同事找他帮忙总会应下来,和别人有分歧总按照对方意图来办,但总有很多牢骚。


他会把这种不满说出来,特别是在他独处时候,边做边说,好像说出来就代表“我拒绝了”,然后继续如此。


 

第三种,容易内疚的人。

 

内疚感的伤害在于自我惩罚,“我太蠢了怎么那么做呢”、“我真该死居然那样说”、“我竟然打了孩子!真想把手砍下来”,这些话都是自言自语。

 

在心里已经对自己惩罚很多遍了,说出来是因为实在承受不住了,脱口而出那一刻,就正在试图原谅自己。

 

内疚太大就不只是说出来了,还会自我伤害,扇自己耳光、把头泡在凉水中、捶打墙壁,甚至自残。




自言自语往往

来源于内心的冲突

 

这是两种力量的相互争斗,你不想打孩子,又控制不住,不想迟到,又不想上班,不想流泪又忍不住大哭。

 

这是相反的力量,相互拉扯,冲突的结果就是内疚、羞耻、后悔、自责。


这些情绪又给你带来了新的伤害,为了缓解这些负面情绪,有人选择了自言自语。

 

说到这里,就不得不说说自言自语的两个好处:

 

第一, 对错误的修正。

 

就像团体小组那个男性成员,对他来说曾做过一些自己不能接受的事情,他认为是错误的,不恰当的,每每回忆都会有很深的挫败感,就是:


  • “我不相信自己能做出那么愚蠢的事情”

  • “我感到很羞愧和失败”

  • “无脸面对江东父老”

 

而加入语气词会确认这些感受,心理学叫做“情绪命名”


特别是负面情绪,一旦赋予了它们名称就会立刻缓解,比如害怕。


当不知道害怕的是什么就会越害怕,如果知道害怕的是父亲的指责,就会让敌人清晰可见,也就没那么害怕了。

 

“鬼”这个词语引发的联想其实就是对于未知恐惧的命名。

 

所以,当一个人对自己说:“没什么”、“太蠢了”、“必须的”,甚至只是大声喊一声,都属于一种确认,一种命名,都有修正错误的作用。

 

第二,对焦虑的重新掌控。

 

说出来意味着重新获得了掌控感,就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那句经典的自言自语:“我真傻,真的”。


失去了孩子的祥林嫂终日活在巨大的内疚中,这种内疚已经变成了创伤,具有淹没性的恐慌,而不停诉说不停诉说会起到有效的缓解作用。


好像说出来了就有了力量,有了面对失去的勇气,重新获得了掌控感。




自言自语:

自己和自己内心的对话


所谓的喃喃自语,只不过是自己和自己内心的对话。

 

心理大师荣格说过:


孤独并不是来自身边无人,感到孤独真正的原因是无法与他人交流对其最要紧的感受。


从这个意义上讲,自言自语其实是因为缺乏真正的倾听者。

 

如果你觉得身边的人不安全,就不会同他讲你最真实的感受,因为讲了也没用,他根本无暇顾及。

 

所以,自言自语是一种求助信号:

 

它在提示你需要陪伴、需要理解,提示你应该反思自己的亲密关系了。

 

你是不是很久不和伴侣谈心了,记住,是谈论你们彼此,而不是什么工作和孩子;

 

你是不是过分自恋了,太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样子,会对普通交流敏感评定为指责或挑剔;

 

你是不是过于讨好,去迎合、顺从别人,生怕自己的反对会破坏关系,极力维护表面的温和,避免各种冲突;


你是不是经常会有“羞耻感”,害怕别人看见你黑暗的一面,害怕那个冲动的、幼稚的自己跑出来。

 

你又会不会说服自己不去相信上面的反思,当你找理由说服自己不承认,你就越回避真实需要,那些喃喃自语只不过是潜意识给你发的某些信号。

 

心理治疗中有个著名的“自由联想”,来访者躺在舒适柔软的躺椅上,放松自己,任由脑海浮现所有念头都要不假思索说出来。


不要控制,不要评判,不要阻止,无论什么都要讲出来,就当治疗师不存在。

 

而正是这样自由自在的诉说,才会涌现意识觉察不到的念头,它们像是另一个你,那个被你忽略的、压抑的声音。


这些声音才是你需要重视的,它们影响着你的日常,你却没有注意。

 

我自己就做过这样的实验,一个人躺在床上随意喃喃自语,没有任何控制,把手机开启录音模式,半小时后结束。

 

当我再次打开手机时很是惊讶,有些话是平常无论如何都不会说的,


简直像一些梦话,一些支离破碎的语言片段、一些毫不相关的主题拼凑,一些平常不会用上的象声词和含糊不清的词汇。

 

当我进一步对这些话展开思索时,我真的是遇见了另一个自己,有着邪恶的念头和狂妄的想法,它们平常根本不可能出现在意识中,我被吓到了。


 

而此后我会经常这样练习,也会用在某些来访者身上,随着慢慢深入和反复练习,让我们更加了解了自己,也看到了未知的自己。


脑容量变大了,自我的形象也更生动了,改善了许多莫名的焦虑和惶恐。

 

你也可以试试,自言自语真的是获得成长好的方式之一。

 

喃喃自语像是钥匙,能打开心灵深处的大门,也像是一个谜面,对它们进行分解和思索,最终你会得到珍贵的谜底。



一个小活动

今晚用手机录音记录一次,

自己的喃喃自语吧~



欢迎投票!


三点一弯钩专栏作者:冰千里,客体关系取向心理咨询师,一个孤独又温暖的老男人,主要研究亲密关系和书写治疗。个人公众号:冰千里(bingqianli520)


图片声明:文章配图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



你可能还喜欢:


失眠的背后,也许是对关系的渴望


她一刻不停的吃零食,只为...


点击小程序,给你更多专业帮助

点击这里,更多好文别错过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